基层年轻干部要会“高学低就”
信息来源:
浏览次数:
发布日期:
基层年轻干部要会“高学低就”
目前,乡镇干部普遍年龄偏大,年轻人来的少走的多,是稀缺资源。2008年,1名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分配到我们乡,私下里,大家都认为“庙小容不下大佛”,重点大学来的,更是过路和尚,不会久留。
而他到镇里后却主动申请下派到村上挂职工作,语言不通学方言,业务不熟常请教,群众政策不通就当面沟通解释,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不厌其烦的上门疏通解决。他用诚挚朴实的为民感情,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,谦逊低调的为人方式,获得了领导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。大家都认为这小伙子没得架子、耐得性子,肯吃苦,是基层工作的一把好手。区委几个常委部门曾想调动他,他都婉言谢绝,因为,他觉得在基层工作更充实、更快乐。去年,他被组织提拔到镇党委委员岗位工作,继续着他的“基层梦”。
“干部到基层锻炼,人才从一线选拔”是中央大力倡导的选人用人导向,为的是培养锻炼干部综合能力,砺炼修正干部作风品行。然而,一些高学历、高文凭的年轻干部下到基层却是报着“过渡”、“跳板”的心态,“混”年限、“混”资历,意识上的不融入导致工作上的不作为,对基层群众高高在上,对基层工作小视罔顾,自然处理群众矛盾、复杂事务的能力就削弱。应该说,年轻干部有胜任基层工作的基本能力、基本素质,但对基层工作缺乏动力、毅力和耐力。究其原因,还是意识上出了问题。
年轻干部要在基层获得能力素养的综合提升,没有捷径可行,只有做到意识上真情融入,自觉放低姿态,乐意在小事、难事中去融合情感、磨砺品行、锻炼能力,才会赢得群众信任,成为善做群众工作的好手。
(重庆合川区 刘禾)
实践锤炼“真水平”
百家群众,百样民情。基层干部要勤于实践,善于和群众打交道,是驾驭基层工作必备的基本功。只有经常地“身入群众”,在实践中打磨锤炼,才能更好地磨砺品行、增长才干,在基层工作的机遇与挑战中成为领跑者。
实践是最生动、最感性的课堂。基层工作丰富多彩,机遇与挑战并存,认知并把握其中规律,是基层干部提质强能、成长成才的最好养料。特别一些年轻干部,到基层时间不长,实践经验相对匮乏。面对基层一些棘手难题往往大脑空白,思维混乱,找不到合适的应对之策。所以,基层干部要把基层实践当作一本百科全书,聚精会神地研读,身心换位地思考,学会在实践中总结规律,练就在基层扎根的苦功,为民服务的硬功。
基层干部要善于在实践中锤炼自己,在与群众“唠家常”、“掏心窝”中知民心、察民情、解民忧,在与群众交心换位中展形象、聚人脉、拢人气。2008年,一个同事的孩子考取了一个县级市的选调生。分配时,去的乡镇最边远,条件也最艰苦。但她迎难而上,承担了村上的、镇里的多项工作。因为年轻还是大学生,镇里的党建、计生、综治等工作都交给了她。她贪黑起早加班加点,成了阵阵落不下的“穆桂英”。有了工作的牵动,她深入基层群众的机会就比别人多得多,村屯的叔伯大婶们都记住了这个聪明能干的小女孩。2011年在民选中她被人大代表提名推荐为副镇长人选,今年年初,因工作出色被任命为县妇联主席。正是她的勤奋努力,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积累紧密结合起来,才有了自身素质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不断提升,获得了当地领导与干部群众的好评和选票。这些,正是基层干部成长进步必不可少的“靠山”。
(吉林榆树 刘万成)
深入细致做群众工作是硬本领
1998年刚毕业分配到乡镇工作,当时县水务局要在下辖的石文村新打三眼机井,一眼为石文村使用,另外两眼为其他村使用。但这件事情却遭到石文村村民的阻拦,全村男女老少集体上阵,眼看一场群体性事件就要爆发。
乡镇领导及时与群众坐下来聊天,了解到村民是怕影响到村里现有两眼水井出水量的“心结”后,专门从水利部门找来石文村的水脉情况图纸,一家一户地解释新打机井与村里原有机井并不在一条水脉上,不会影响村里机井的出水,并与村里签订协议,一旦影响到村里机井的出水,镇政府无偿为村里再新打两眼机井。村民的担心消除了,新打机井的事情进展得很顺利。这件事以后,乡镇在推进基层工作中,总是组织乡镇干部先做好细致地群众工作,不仅基层工作好开展了,乡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,也应是基层干部的优势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,思想多元化、利益多样化,基层各项矛盾日益凸显,对基层干部的素质、能力提出新要求、新挑战。基层干部应去掉官僚之气、去掉浮躁之气,主动走到群众当中,放下身架、放低身板,多听听群众心声、多了解百姓的呼声,与百姓交友、拜群众为师,根据群众的诉求做决策、干工作、办事情,由行政命令向教育引导转变、由简单命令向综合服务转变,在做细致群众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。
(河北张家口 闫华)
在变与不变中成长进步
常听说一些人说基层苦,出成绩不易,进入组织视野难,容易虚度时光。但笔者的一位在基层工作过的朋友有着不同的说法。
几年前别人称他“高富帅”他会不高兴,现在却坦承说是基层经历造就了“现实版”的“高富帅”——学历高,拿了研究生学历;经验富,多岗位锻炼;掌过“帅”印,担任过村“第一书记”,现在已是某机关科室的负责人。
问起他的“进步”秘诀,他说关键靠“三变三不变”。一是对群众的感情不能变,眼光要变。艰苦朴素是群众的本色,发家致富是群众的追求。不能因为群众为了几元钱甚至几角钱斤斤计较而看不起群众。群众的眼光可能更多的关注“菜篮子”、“米袋子”,但干部的眼光既要看到群众看到的,更要看到外面的世界,学会用新理念、新方式助推群众走上致富路。二是坚持学习的精神不能变,方法要变。基层工作很粗放,不能因为需要的专业知识少而放松学习。作为年轻干部,既要坚持学习文化知识,更要在工作生活中向群众学习、向实践学习。了解了群众和基层实际,才能更好的带领群众,更好地促进了自身文化知识的转化应用。三是人生的价值追求不能变,计划要变。每个人都渴望成功,特别是年轻干部,有的甚至设计好了人生的规划图。但现实与理想往往有很大的差距,特别是艰苦地区往往需要干部进行艰苦卓绝的开创性工作,才有可能创造闪光的业绩。只有把人生的计划与本职紧密结合,个人的价值追求才能一步步变为现实。
变与不变看似简短,却充满了辩证的哲理。不变,是因为要牢记根本宗旨、遵循成长规律、坚守人生信仰,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才不会迷失方向。变,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、寻求突破,在“为官一处,造福一方”的事业追求中成就个人的“进步”。正确的方向上的进步,才是真正的进步。
(湖北孝感 陈国栋)
本文章由澳镭照明电器整理发布,澳镭照明官方网站:www.aooled.com